大国工匠系列之五 砥砺传承•匠心筑梦 看八位大国工匠的2016
信息来源:行政办公室 ‖ 发稿作者:行政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 查看2580次
这一年,“工匠精神”火遍了大江南北,它从总理的口中发出,迅速遍及了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互联网行业等众多领域;这一年,它被列入“2016年十大流行语”,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这一年,人民网IT频道与八位大国工匠相逢,品味他们的匠心故事,走进他们的2016。 一、王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修复师
2016年,他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夜走红,因其儒雅的外表和谦逊的性格得到网友的关注和喜爱,被亲切的称为“故宫男神”。面对2016年的走红,王津师傅这样说:现在认识他的人中,“90后”居多,还有很多“00后”。我觉得有了他们的关注非常好,关注故宫的文物,关注国家的文物修复和保护,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老一代人关注的可能只是一代人,得到“90后”“00后”的关注证明是代代相传的。” 二、高凤林:火箭发动机焊接的中国第一人
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设计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我国火箭程碑式的产品,也是我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的主力运载工具。大火箭需要大发动机,而大发动机得制造需要大科学家、大工程师,同样也需要一线动手的大工匠,高凤林就是这样的工匠。他参与焊接发动机的火箭有140多发,占中国火箭发射的一半之多,是火箭关键部位焊接的中国第一人。 三、徐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局静安分局一线线务员
今年是徐珺工作的第20个年头。从铜缆时代到光网时代,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在一线。他曾发明“暗管入户”,成功向“暗管”管龄76年的张爱玲故居通入光纤;他提出隐形光缆理念,被业界称为 “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他关注中国线务员工作现状,甘当穿越光网“迷宫”的引路人。2016年他的团队中有三位同志获得了中国电信集团安装维护比赛的一等奖,获得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中国有几十万线务员他们长年如一日,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日晒雨淋、爬杆布线、弯腰装机,把现代信息文明带进千家万户。徐珺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四、孟剑锋 北京工美集团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錾刻师
2015年,孟剑锋用纯银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及夫人。孟剑锋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坚持、传承和创新。他说,自己从事工艺制作20多年,坚持下来才有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的存在,“坚持就是你坚持不一定胜利,但是你坚持到底一定胜利”。 五、崔惠峰:海尔集团冰箱装配工
崔惠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他不断钻研技术,改良测试工装。他改良版的测试工装达到了100%的准确性,有效地减少了冰箱产品故障几率,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他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仅仅是为了上班或者简单的工作,那达不到工匠的效果”。 六、邹峰: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红林公司数控机床车工
从事数控加工的,前期引进先进的数控设备和进口的刀具,刀具拿到国内以后,它的操作手册和刀具样本都是英文版的,没有中文版的。邹峰为了把这些东西能读懂、吃透,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用专业的英语字典查找、翻译这些字,终于把它弄通了,而且经过不断努力,这几年他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外的刀具供应商的技术服务人员的水平。一直以来,邹峰将航天产品领域的16字方针铭记在心: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邹峰说,上天无小事,上天的产品,任何一个小零件,哪怕一个小小的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引发一次大的事故。 七、魏红权:中国兵器武重集团研磨钳工
在中国兵器武重集团车间厂房内,研磨钳工魏红权正在研磨加工一个高精度的零件,经过细心研磨,几分钟后,原本普通的零件表面像变魔术般平整光亮如镜,甚至A4打印纸上的文字也被镜面反射的异常清晰。他说“0.06毫米,是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而一些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须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0才算合格。精雕细磨才能出精品”。他从事研磨工作已经是第三十一个年头了,因为这份热爱和坚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31年。 八、邹志平:鄂菜大师、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
邹志平,从事烹饪工作27年,他是鄂菜中青年代表、“武昌鱼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代表。2016年最令邹志平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他编著的《中国莲藕菜》一书成功面世。他说“《中国莲藕菜》是用我们湖北著名的水产品莲藕研发的130道菜品,花了3年时间完成的。” 兢兢业业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菜。正是以邹志平为代表的厨师们精益求精、坚守传承的工匠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才能享誉世界。 欢迎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
|